點連結:20180209北視專訪!
黃阿嬤身體硬朗,喜歡遊山玩水,但是慢慢開始鼠蹊部(大腿根部的前側)逐漸越來越痛,開始要拿拐杖輔助行走,後來連坐著都疼痛難耐,就醫發現是髖關節嚴重退化,需要換人工髖關節,但是聽到恢復期要一個半月,且若沒有採取特殊保護措施可能會有習慣性脫臼的後遺症,可能時常半夜脫臼就要去急診室復位,黃阿嬤就開始猶豫,經人介紹至臺大醫院竹東分院給骨科黃鼎鈞醫師看診,經黃醫師判斷採用正前開微創人工髖關節手術,術後當天即下床行走也幾乎不痛,且不用採取特殊保護措施,恢復快速,黃阿嬤很快又能恢復去遊山玩水,家人也很欣慰。
正前開(DAA)微創髖關節置換手術 恢復快 對生活影響小
臺大醫院竹東分院骨科黃鼎鈞醫師表示,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通常是從側後路進行,因為切開後面穩定關節的旋轉肌群和關節囊,所以需要採取特殊保護措施數月,比如說雙腳夾枕頭,座椅馬桶墊高,腳不可以擺內八字的姿勢等等,等到旋轉肌群及關節囊癒合後,才可以恢復正常日常生活,以免髖關節從後面脫臼。正前開(DAA, Direct Anterior Approach)人工髖關節手術是從正前路分開肌肉並非切斷肌肉,可以減少疼痛,且不影響後側穩定關節的旋轉肌群及關節囊,所以不需要採取特殊保護措施,快速恢復日常生活,大幅提升病人的滿意度及減輕家屬照顧上的負擔。
鼠蹊部疼痛及早檢查
以免加速髖關節退化
臺大醫院竹東分院骨科黃鼎鈞醫師表示髖關節發育不良在許多新生兒很常見,需要及時篩檢治療,若是發育不良造成髖關節結構變形的後遺症,日後容易產生「夾擊」症候群,造成髖關節軟骨的傷害,若是加上反覆蹲下或負重,容易造成髖關節提早的退化,建議民眾若是鼠蹊部(大腿根部的前側)附近有疼痛,尤其是走路或蹲坐時更加嚴重,須及早就醫檢查,及時發現可以用髖關節鏡手術治療或以高頻熱凝術止痛來延緩換人工關節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