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經皮椎體成形術 快速解決長輩骨質疏鬆產生之壓迫性骨折

經皮椎體成形術 快速解決長輩骨質疏鬆產生之壓迫性骨折
點連結!青年日報20180428: 壓迫性骨折 經皮椎體成形術緩疼痛

長輩背痛無法久坐久站 可能是壓迫性骨折 須及早治療
70歲陳奶奶在家中跌倒後背特別痛,以為只是平常的背痛,但是背痛越來越坐不住需要躺著,直到痛了一個多月才去醫院檢查,經X光檢查發現,是骨質疏鬆造成的壓迫性骨折。90歲張奶奶不小心坐倒後,腰痛到爬不起來,送至醫院急診室發現為壓迫性骨折,但醫師表示為骨質疏鬆造成之壓迫性骨折,只能穿長背架(俗稱:鐵衣)躺床多休息,讓骨折自然癒合,這兩位老人家經介紹至黃醫師門診治療,施以經皮椎體成形術,當天疼痛即已大幅改善,術後即可下床走路回家不必住院。

經皮椎體成形術 快速緩解疼痛 減少併發症恢復健康
臺大醫院竹東分院骨科黃鼎鈞醫師表示,停經後婦女易骨質疏鬆,病況嚴重或跌倒意外便容易造成壓迫性骨折,傳統觀念認為,脊椎骨折自然癒合即可,但患者常常因為劇烈背痛,只能靠平躺休息,病患即使穿長背架也無法久坐造成褥瘡、吃東西嗆到形成吸入性肺炎,大小便不易產生泌尿道感染,嚴重影響生健康,美國骨科醫學會的臨床指引建議若壓迫性骨折造成劇烈疼痛影響生活,便可以及早採取經皮椎體成形術,便是俗稱的灌骨水泥,其利用骨水泥快速固化,且不與人體產生不良反應的特性,「撐」住骨折,可以立刻固定壓迫性骨折,減低壓迫性骨折的不穩定晃動,大幅降低病患的疼痛,使患者及早恢復正常生活。

經皮椎體成形術 須由骨科等專科醫師執行以降低風險
經皮椎體成形術最大的風險為骨水泥經由骨折縫隙外漏而壓迫脊髓神經,所以使用之骨水泥必須含顯影劑以避免水泥外漏時無法察覺,且須為低溫以降低脊髓神經損傷,所以必須由骨科等專科醫師執行以安全地執行手術。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台大竹東響應醫病共享決策SDM 七旬嬤治背痛對症下藥

台大竹東響應醫病共享決策SDM 七旬嬤治背痛對症下藥 新竹一位70歲林姓阿嬤五年前腰痛,就診安排X光檢查,報告出來後醫師告知她有脊椎滑脫,且壓迫到神經必須開刀,阿嬤認為應該相信醫師,就接受手術打『釘子』放『珠子』,但術後經過一段時間復健,腰部反而覺得重重硬硬的,偶爾還是會覺得腰痛,從此護腰不離身,也需要靠吃止痛藥緩痛,甚至無法久站久走,最近幾個月來除了腰痛也開始腳麻,且越來越不能走,覺得雙腳越來越沒有力氣,經過物理治療等復健仍沒有進步。經人介紹至台大醫院竹東分院骨科黃鼎鈞醫師處就診,經過核磁共振檢查等後,診斷為脊椎固定融合術後的『鄰近節退化』造成的脊椎狹窄,詳細與醫師討論各種治療的好處與壞處後,決定接受經皮脊椎內視鏡減壓手術(PELD)及高頻熱凝術,術後腰痛緩解,腳的麻痛消失且恢復力氣,走路覺得輕鬆許多。 黃鼎鈞醫師表示在生物力學的觀點,脊椎每一節間都是可以活動的,固定融合手術便是用各種人工的材料(例如:釘子),將可以動的脊椎固定成不能動的,然後透過各種植入的『融合器』(例如:椎籠,俗稱:珠子)和移植骨讓兩節會動的脊椎『融合』成一節不動的脊椎。就好像一個工作本來有五個人一起做,但是其中兩個人綁在一起動彈不得,剩下的三個人可能就會過度勞累而受傷,脊椎也是一樣,剩下沒被融合的脊椎,越鄰近的退化越快。根據醫學研究報告指出,脊椎固定融合手術術後,每十個人就有一人產生鄰近節退化,平均發生的時間是五年左右,若是再接受固定融合手術,鄰近節可能會再退化,形成惡性循環,手術一開再開越融合越多節,最後可能整條脊椎都融合不能動,所以鄰近節退化可以考慮單純接受減壓手術,後遺症可能會比較少,也避免惡性循環,其中經皮脊椎內視鏡減壓手術相對於其他減壓手術是非常微創,就如同現在盲腸切除手術也以內視鏡手術為主流一樣,復原也比較快。 脊椎固定融合手術歷史悠久,主要是用在脊椎有滑脫等不穩定而產生脊髓神經或是坐骨神經壓迫或者下背痛的情況,現在醫學研究,一般退化性脊椎的滑脫很少產生不穩定,骨折或先天發育異常比較會產生不穩定,其實兩年前在權威的新英格蘭期刊(NEJM)上就已經刊登退化性脊椎滑脫或脊椎狹窄僅接受減壓手術而不接受固定融合的治療效果與接受固定融合相同。 醫病共享供民眾得到現有最新的醫學指引 過去傳統醫病關係,醫師代表的是權威且不可挑戰的,且一般民眾要「消化」複雜的致病機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