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20的文章

正前開微創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 快速恢復工作與生活

點連結!自由時報20200826報導:中年胖男正前開微創手術換髖關節 當天就能下床行走 點連結!中時電子報20200901正前開微創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 快速恢復工作與生活 身材較胖又有糖尿病 髖關節退化完治 新竹一位55歲身材較胖且有糖尿病的張先生,鼠蹊部疼痛已經很多年,坐跟站轉換都很痛苦,經過許多醫師判斷為股骨頭壞死引發之退化性關節炎,建議要做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治療,但是張先生還在工作,不能請太久的假,希望能早日恢復工作,經人介紹至台大竹東骨科黃鼎鈞醫師處,接受正前開微創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術後當天便下床行走,兩週便可蹲下上廁所,讓他非常滿意。 正前開微創人工關節置換手術 減少習慣性脫臼 台大竹東骨科黃鼎鈞醫師表示人工關節最令人擔心的後遺症就是『習慣性脫臼』,一旦發生常常需要跑急診復位,更嚴重的還要再開刀治療。髖關節天生就有強韌的關節囊(一種韌帶)包覆,尤其是關節後方的關節囊最為強韌,換人工關節必須把它切開(稱之為『後開』)再修補,需要六週左右的時間才會癒合,所以這段時間必須要限制動作,以免形成所謂『習慣性脫臼』。要限制的動作很多,例如:胯下夾枕頭,避免蹲下、內八字、翹二郎腿等,許多的限制容易造成病患生活不便,尤其是老人家容易加速功能的退化,正前開(DAA)就是從關節前方的關節囊進入,保留最重要的後方的關節囊,也不切斷肌肉,術後就可以不必限制動作,更可以加速回復正常生活。 較胖及糖尿病患者較適合微創手術 但須先控制好血糖 大多數的較胖(BMI>30)和糖尿病的病人常常擔心傷口癒合的問題,希望可以微創手術,但其實更重要的事,是控制好血糖,因為開完刀後,血糖會更加不易控制,常常需要短期打胰島素,所以平常需要建立好的基礎,配上微創手術才能效果加倍。但是病態性肥胖到平常就行走困難的病人,仍然建議先治療肥胖,以降低手術的風險,再接受手術。

腳踝扭傷不能拖,韌帶及早修補少受罪

點連結!中時電子報20200922報導韌帶撕裂傷拖2年 踝關節鏡微創手術治好 點連結!聯合電子報20200922報導腳翻船扭傷未在意 醫:輕忽可能要換人工關節 點連結:自由電子報20200923輕熟女腳踝扭傷拖2年 微創手術修補韌帶才康復 點連結!蘋果日報20200922 扭到腳韌帶撕裂傷拖兩年 踝關節鏡微創手術完治 新竹一個35歲陳小姐,兩年前踩階梯的時候踩空,整個腳「翻船」,變成用腳背著地,腳踝外側當場痛到不行,腳也腫了一大包,但是想說只是扭到腳,所以就先冰敷,幾天後去看醫師,醫師看了X光也說:骨頭沒斷,應該是扭到腳,但是經過了兩三個禮拜,陳小姐的腳還是像「麵龜」一樣,也出現了瘀青,但是因為工作的關係,只好先忍著,但是時常就會很痛,有時更痛到不能走,看了很多醫師都沒有好,打過類固醇、增生療法等,經人介紹至台大竹東骨科黃鼎鈞醫師處求診,X光及超音波判斷懷疑是前距腓韌帶撕裂傷,安排核磁共振檢查確診後,用踝關節鏡微創手術修補韌帶,經過一個多月的復健,終於回復正常的行走。 腳踝韌帶很重要 受傷不管可能要換人工關節 台大竹東骨科黃鼎鈞醫師表示健康腳踝承受的重量遠超過膝關節,但是當我們姿勢不正確的時候,力量就會傳導到關節周邊的韌帶上,就容易造成韌帶撕裂傷,其中最常受傷的就是前距腓韌帶(ATFL),當關節韌帶受傷,關節就容易不穩定,產生輕微的晃動,容易增加關節軟骨的磨損,造成關節提早退化,最終可能要換人工踝關節,所以腳踝扭傷不可輕忽! 韌帶修補不必大手術 踝關節鏡修補重建皆微創 台大竹東骨科黃鼎鈞醫師表示傳統的韌帶修補是採用開放式,也就是大傷口,現在已經可以使用踝關節鏡微創手術,利用兩三個不到半公分的傷口即可完成,韌帶部分撕裂,或是韌帶完全撕裂但還堪用的時候,可以考慮修補,如果韌帶完全撕裂且已不堪用,或是運動員受傷的時候,可以考慮重建韌帶,修補跟重建都是微創手術,可以減少健康組織的傷害及沾黏,還有避免傷口癒合不良,提升術後腳踝的功能跟病人滿意度。 如何預防很重要! 良好姿勢、鞋款和環境缺一不可 我們平常運動就要注意自己的姿勢、自身的鞋款跟運動的環境,不同的運動都有不同的姿勢,初學者應該求助教練或防護員。運動鞋的部分,現在流行底越厚或底越寬大的鞋,這些鞋款容易因為著地時沒踩平或踢到東西而扭傷。另外如果是在不熟悉,戶外不平的環境,更需要注意前方的路況,還有如果已經疲累了就千萬別逞...

膝蓋大腿的伸展

  最主要的動作有兩個: 1. 膝蓋及大腿前側的伸展 手抓住腳踝(不是抓住腳板喔)把腳跟往屁股方向拉,最重要的是膝蓋要往身後指,側面看起來膝蓋要比身體側面還往後,可以站著扶牆壁做,平衡不好的,可以考慮坐在椅子上做,老人家有跌倒風險的,最好是在側躺在床上做。 2.膝蓋及大腿後側的伸展 坐在椅子上,找一張板凳,把腳放在板凳上,膝蓋伸直(最重要!是自己出力深植,不是用手壓),手輕輕放在膝蓋上(不需要壓),然後彎腰駝背,臉儘量靠近膝蓋。這個動作不建議在床上做,因為難以保持平衡,而且膝蓋容易彎起來。 伸展的好處是可以自己每天做,隨時做,不求人,所以可以做得比較勤,效果好,而且可以養成一生的好習慣。 伸展的原則是痛到做不下去的時候應該吃醫師開的消炎止痛藥,吃完不痛就要繼續做。 早中晚飯前跟睡前各三次,一天總共至少12次。 伸展運動最重要的是到緊繃的時候要維持30秒,不可用甩/晃的,而且要正常呼吸,不可憋氣。

小腿腳踝的伸展

最主要的動作有兩個: 1. 小腿及腳踝前側的伸展 手抓住腳板(不是抓住腳踝喔)把腳跟往屁股方向拉,最重要的是膝蓋要往身後指,側面看起來膝蓋要比身體側面還往後,可以站著扶牆壁做,平衡不好的,可以考慮坐在椅子上做,老人家有跌倒風險的,最好是在側躺在床上做。 2.小腿及腳踝後側的伸展 a. 找一個牆角,把要伸展的腳的腳趾踩在牆面上,但同時腳跟也必須可以接觸到地面,膝蓋伸直(很重要),然後把腹部儘量往牆面靠,直到覺得小腿有緊繃感。 b.弓箭步,要伸展的腳是在後面,儘量往後踩,直到整個腳掌踩平在地面時,小腿會覺得緊繃,這時雙手可以扶著牆,但不用出力。如果沒有覺得小腿有緊繃的感覺,就把後腳再往後踩一點,直到有緊繃的感覺 伸展的好處是可以自己每天做,隨時做,不求人,所以可以做得比較勤,效果好,而且可以養成一生的好習慣。 伸展的原則是痛到做不下去的時候應該吃醫師開的消炎止痛藥,吃完不痛就要繼續做。 早中晚飯前跟睡前各三次,一天總共至少12次。 伸展運動最重要的是到緊繃的時候要維持30秒,不可用甩/晃的,而且要正常呼吸,不可憋氣。 a. b.